目前分類:輾轉碟側 (25)
- Jan 25 Sun 2015 16:40
黃乙玲的第7張專輯
- May 27 Mon 2013 23:27
楊三郎作曲總目年表
近些年咱對解嚴前10年(嚴謹地說,是1975至1987年)的福佬(或稱台語)流行歌文化狀況(正巧已臨上個世紀「類比時代」的黃昏)發生興趣,欲先弄個【年表】來證實他們並非「不在場」——相對於當時甚囂塵上、如今已被深度描述的所謂「校園民歌・運動」——這種尷尬的「在時光中缺席」的文化想像肇因於論述的瘖啞,並不斷被虛構、也1再給強化。
- Apr 14 Thu 2011 12:39
山貓愛唱歌
話說前天夜裡,長年偏愛島嶼原民音樂的在下(意即這廝渾瞧不起漢族的流行音樂),雄雄想到打探那個叫[北原山貓]的音樂隊伍仍有活動否,便孤狗了1下下,卻他媽收穫遠不如期望——
不知是啥密碗糕的
- Dec 17 Fri 2010 23:53
阿格的歌子
- Sep 19 Sun 2010 14:37
歌仔戲 曲調 入門
- Mar 06 Sat 2010 14:05
蘇格蘭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_LP全集
- Dec 08 Tue 2009 22:19
重新發現巴哈¿
近讀了إدوارد سعيد 薩依德(1935 - 2003)的「未完成」:《論晚期風格——不合本性的音樂與文學》(2006‧已有嚴嘉的不良漢譯,北京3聯,2009),此乃薩氏第4本音樂論述,先知阿多諾的幽靈飄浮整卷。
第6章將加拿大鋼琴怪咖顧爾德譽為『作為知識份子的演奏大師』,指出怪咖銓釋巴哈,獨具前所未有的批判性「創新invention」。
- Oct 26 Mon 2009 23:39
階級矛盾¿
- Jun 08 Mon 2009 14:30
1932年《放浪の唄》原音
- May 06 Wed 2009 16:48
1個偉大的智利媽媽
- Apr 25 Wed 2007 23:19
黑白再現5彩繽紛現實人生
批判力道強勁的中国復旦大學朱大可老師最近在個人「博客」[ 柵欄後的絮語 ],為《劉慶元版畫集》寫了篇「序」:《木刻的黑白使命》,讚譽版画家(1972--,重慶):
在劉慶元的刀法下,它們是一種奇怪的影像,充滿了扭曲、變形、荒誕和黑白顛倒的景象,而這正是中國社會的破碎剪影。劉氏木刻賦予它一種特殊的氣息,以致它能夠像鏡子那樣映射出病態的時代。
- Nov 10 Fri 2006 13:35
溜壟激聒
世紀末的某年某夏,咱獲邀在南方古城的某地下「民主電台」主持了個周末夜音樂節目。
某回扯及戰后福佬流行歌子反映了島嶼的社會變動,枚舉諸多「流浪」謠曲為例,說他們再現出老K政權「以農輔工」政策,農村人口外移至城市的心酸苦楚,就先播了首較悲涼的、蔡氏振南唱的《流浪之歌》~~
- Aug 08 Tue 2006 19:01
重溫《好男好女》原聲帶
- Aug 08 Tue 2006 12:18
我們為什麼不歌唱
世紀末的某年某夏,咱蒙邀在南方古城的某地下「民主電台」主持了個周末夜音樂節目。節目開始之前,循例先來段序曲,之后就碎碎唸個「台呼」:這是FM999.3838南都夜曲廣播電台,現在汝收聽的節目>XX放樂<由我XX來為你服務@#$x%y&z*@…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