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 終 為 之 迷 戀 的 地 方
話說龍應台女士火紅的2009新作《大江大海1949》,第37章<上海的早晨>提及漢語界猶未有任何譯本的日本「戰後派小說家」堀田 善衞跟其1959年的憶舊隨筆集《上海日記》(?) (pp.198-200),並加了腳註「71」:『譯自堀田善衞《上海にて》,東京筑摩書房,1969年,第92-96頁。』(p.366),挺煞有介事。
最 終 為 之 迷 戀 的 地 方
話說龍應台女士火紅的2009新作《大江大海1949》,第37章<上海的早晨>提及漢語界猶未有任何譯本的日本「戰後派小說家」堀田 善衞跟其1959年的憶舊隨筆集《上海日記》(?) (pp.198-200),並加了腳註「71」:『譯自堀田善衞《上海にて》,東京筑摩書房,1969年,第92-96頁。』(p.366),挺煞有介事。
是周作人將伊帶來漢語界。
伊以東瀛評論家.婦運新女性,而非女詩家之姿現身於1918年5月15日發行的《新青年》四卷5號。周弟兄漢譯了伊的《貞操論》註1。(哥哥魯迅則發表了《狂人日記》)。沒多久,你的朋友胡適之接了力,寫了《貞操問題》(《新青年》第五卷第1號,1918年7月),老哥魯迅則署名「唐俟」在五卷第2號發了《我之節烈觀》延燒議題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