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……拿經濟資本換取文化資本,這樣的鬥爭巳往下拉到學前階段啦,國家機器是笑淫淫地樂觀其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w026.gif


小杜白雲在他底《寒山石徑》議論了「幼教外語」,餘波蕩漾。咱這多嘴阿婆也給人家回應了不到50個字。這麼簡吝實在不符個性、有失風度,害咱愧疚耿懷至今天夜半。咱還是有屁就給他大鳴大放吧,對咱,有益身心;對閣下,嗨,請趕快閃到上風處,甭理我,免得臭死。
首先,私以為:之前某些論述其實都很具資產階級拘謹的魅力哩。
也許先把「幼教外語」擺到源遠流長的「才能教育」文化史的脈絡看待,會較為恰當。
考「才能教育」,乃舊時代貴族統治階級「養成教育」的重點部份,有助於他們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資本的累積與穩固,自不待言,原本就需要從小打造。
中產階級興起后,才能教育下放。遂有眼下島內中\資產階級於衣食無慮之餘,汲汲於花樣繁多的(學前)才能教育,1方面有著代償性心理機轉;另方面、更多的是忙著拿經濟資本換取文化資本,這樣的鬥爭卻巳往下拉到學前階段啦,國家機器是笑淫淫地樂觀其成哪。
可,跟你說哦,下層階級的孩子是沒這福份的,是給隔離在外的。

w025.jpg

再,試說「兒童=孩子」主體性問題。咱認為得先把他們還原到「人」的生命個體的初始位置,不然老讓咱覺得「兒童=孩子」跟女性都1直給大人(男人)視為「他者」---於此,便涉及人跟人的「尊重」課題啦。
「人」若有啥「不應該做的」,孩子就同樣有啥「不應該做的」;
「人」若有「可以做的」,孩子就同樣有「可以做的」。
比如,10誡、5戒,老少咸宜。
比如,不該抽菸,連大人都做不到,哼
比如,喝酒傷肝,只准大人喝、卻禁制小孩?
比如,大人性緻勃勃,小孩只准清純?(對不起,咱不該提這個………
轉讓給何姑婆罷。)
是以,咱認為,孩子最好的教育,就是,不要有孩子。(空嘴嚼舌,去去去。)
好吧,現實1點。私以為:每1個生命個體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史。若把兒童擺到他命中註定的生養環境與條件來考察,每個生命都依照他的先天階級成分,讓大人或這樣、或那樣給定義、給整編的方式成長著………
那種前工業時代的「打赤腳爬樹抓泥鰍」的童年意像,咱常當成只是都市中產階級的浪漫鄉愁,以及文化想像罷了,根本無法觀照到社會變動中,后現代的都會生活邏輯,跟孩子(特別是都市小孩)的生命個體,及其生命史。
拿咱這資產階級出身的都市小孩來說,楚浮在《400擊》讓巴黎小孩驚險地懸吊在自家陽台外,或《紅汽球》里的小鬼頭在巷弄追逐奔跑,才引發咱的共鳴;《冬冬的假期》卻像是有點乏味的另個世界。
「好命的都市小孩」於學前階段,學外語也好、讀經也好、背誦唐詩也罷、習音樂美術也罷、甚至學開飛機都無不可,因為他們滴命真是好好呀,怎樣。
重點只關乎他們是否有不減的學習欲望、是否樂在其中,如此簡單而巳
在抓泥鰍與學美語之間、在爬樹跟學鋼琴之際,大人徵求過孩子的同意、問詢過他們的意見、尊重過他們的選擇、體察到他們的學習狀況嗎?
咱也寧可相信他們天賦的海綿體吸收能力跟超強適應能耐,所以大人們就甭再悲天憫人地急死太監啦。
相反地,咱倒要反過來期盼拒絕學習或學習能力跟性能力1道遞減的大人們(特別是登基為「1家之主」閒差的臭男人**):
「你怎不看看劉阿姨的小孩?」,人家什麼都學,都學得津津入味?
生活優渥的中產階級們,利用才能教育作為「安親班」,提供了小孩更多學習空間,卻也讓自身更加閒適、安於逸樂,以致不進則退、向下沉淪。蓋,安於現狀、拒絕學習,正是文明退化的起點,就全是大人才做得出來的缺德事
~~喂,不要左顧右盼,咱說的就是你、你、你…………

有詩為證:
如果駭怕我的清醒
請把窗子開向那些或將死去的城
不必再在我的短髭裡去翻撥那句話
它巳亡故
你的眼睛即是葬地
--洛夫《石室之死亡‧6》

**:於此特別向《遠方》的駱以軍致敬意。
w025.gif

Ray Charles
[Come Back,Baby]
(1954)::03:05: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eiw 的頭像
    neiw

    § 萎 萎 陰 陰 §

    ne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