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島嶼的類比唱片發展史,始於1914(大正3年),台北的[日本蓄音器商會 ]率領15位客家樂手赴日錄製了21枚島嶼最古早的首批SP曲盤。(蓄音器=留聲機)
1917年,世界5大進駐日本設廠,島嶼開始給捲進唱片工業全球化的結構里頭。
依李氏坤城的研究,1925年曲盤開始在島嶼普遍化。這年,還出現7吋跟8吋SP——1般為10吋。
普遍化的意義是留聲機跟曲盤已某種程度地商品化和被消費,連中國大陸的[百代]、[蓓開]、[高亭]、[勝利]、[大中華]、[新月]也跨海大量銷售過來。
台資唱片公司崛起於1930年,陳氏英芳打了先鋒,但先衝先死,只發行50多款。
翌年,資金雄厚的台資[太平唱片]創立,在日本兵庫縣西宮市設壓片廠——后改名為[泰平唱片]。
發行過為數不少的流行歌、歌仔戲、白字戲、南管等。其中最特殊的是以流行歌風格所演唱的《三伯歸天》、《益春投江》和《劉狀元祭連江》等創新曲風的唱片,獨樹一幟。
cf.李坤城:不插電聽唱片的時代,收於《聽到台灣歷史的聲音》,傳藝中心©2000
以下音檔全為泰平老歌子,取材自台北林氏太崴的手工自作限定盤《只塊曲盤太平標》,仍是台北林氏少年[ 桃花開出春風 ] 的慷慨分享。大恩不言謝。
‧月下愁‧
壢馬::詞 陳運旺::曲
青春美::唱
泰平唱片82010©1934
‧放浪的歌‧
在東::詞 快齋::曲
小紅::唱
泰平唱片T-415©1934
‧希望的出帆‧
壢馬::詞 林木水::曲
芬芬::唱
泰平唱片82010©1934
全站熱搜